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November 7, 2013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 
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 
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 
『孩子,妳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 
『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 
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 『长大了,我的第一志 
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 
『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 
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 
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 
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 
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 
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妳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 
『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 
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 
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 
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 
,我要如何自处呢﹖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 
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 
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 
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另:想起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我不希望你成才,我只希望你能够成人。”我一直记在心里。

zt: 聚焦身边成功的父母:成功孩子背后的父母的特质!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家庭聚餐,席间有几个孩子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了,考入某大型国有银行,已经上班。一个在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大二,大三准备保研。一个还是一名初中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他们很淡定地聊天,不事张扬。很有礼貌地为大人敬酒,倒茶,时时处处显示着他们良好的教养。从小看着他们长大,和他们的父母彼此再熟悉不过。事后,我和妻子针对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展开了一次讨论。我们努力从这些成功的父母当中找到他们共性的东西,我们讨论的范围扩展到身边的同事和我们所接触到的朋友。我发现,其实成功孩子的背后父母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质:

  一、对孩子总是抱有欣赏的态度。在和这些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欣赏有时候让你动容,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名,父母叫的时候通过语音语调你会感觉到这些小名就是专属于父母的。别人叫的时候会黯然失色。他们在谈论自己孩子的时候也绝不斥责和抱怨,即使自己的孩子相貌并不出众,有时候考得也不好,但他们从没有抱怨,很平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欣赏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夸奖和鼓励,而是来自内心的一种默默支持,一种心照不宣的力量。在和这些父母接触中,我能感觉到自始至终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永不枯竭的欣赏的力量在存在。

  二、原则性强,不轻易因人因事而改变自己的主张。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父母清清楚楚,并且立下规矩。绝不会轻易改变的。比如,该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写作业,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书,不会因为今天是周末或者今天情况特殊就有所改变。尊敬父母,不撒谎,诚实,如果违反绝不轻饶,这是一条做人的底线。

  三、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纵观这些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围和谐温馨。父母之间很少发生争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感觉到温暖和依靠。母亲往往在家庭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整理的整整齐齐。不在乎穿多贵的衣服,用多贵的东西,关键在于把孩子大人都打扮的利利落落。

  四、明事理,举止稳重,朴素低调。父母都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对问题的看法往往非常折中,不偏激不固执,举止稳重,谈吐优雅,不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很少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家庭和收入。

  五、关心但绝不溺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关心,但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能断然拒绝,而绝不后悔,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也不会姑息迁就。

  六、父母配合默契。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一个唱红脸的一个必须要唱白脸,父母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指责,这是大忌,曾亲眼见过,一个孩子不听母亲的话,和母亲发生争执,做父亲严厉斥责他这种行为,孩子歪着头不服,父亲过去就踹了一脚。孩子掉泪,但父亲并没有妥协。严肃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当的。做母亲的马上给她说道理,两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孩子不再固执已见。

  七、工作认真,踏实。父母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纵观这些父母不但在教育孩子上是成功的,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踏实,兢兢业业。在单位上干得也很出色。可谓工作生活两不误。

  八、定时定点关注孩子的学习。每天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并且能定时定点,孩子做完作业,要检查一遍,有时间陪着孩子读读书,即使自己不读书,也会陪在孩子身边。我看到他们家里都有自己的书桌,每天有一段时间是雷打不动的作业读书时间,父母都会放低说话的声音或关闭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

  九、对网络不精通,除了上网查资料意外,从不在网上消遣。说起来可能不大相信,这些父母都不大精通网络,对网络也没有好感,可能是他们平时就忙于家务无暇上网吧。他们对网络除了用来查阅相应的资料,完成工作当中必须的材料外,几乎不在网络上消遣,耗时间,打游戏。相比较有的父母一有空就上网消遣,形成鲜明对比,孩子爱玩游戏,很多都是收到父母的影响。

  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烧得一手好菜。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孩子的饮食健康,他们为孩子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菜谱,那些东西有添加剂,那些东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清清楚楚,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会亲自下厨做菜,荤素搭配,很少买现成的。烧得一手的好菜。

  十一、从不让孩子滥交朋友。让孩子交往仅限于朋友之间的知根知底的孩子。他们从来不乱交朋友,很少看到他们呼朋引伴的咋咋呼呼,父母对于孩子交友严格限制。从不让孩子和习惯不好,爱打爱闹的孩子交往。他们让孩子交往的范围是知根知底的同事或朋友家的孩子,双方父母都很熟,孩子自然也不差。对于同学,则没有看到过他们过从甚密的现象,对于孩子在一起吃饭过生日之类的事情,说实话,从来没有过。

  十二、从不和有抱怨的家长接触。他们都很有主见,他们自己很少抱怨什么。能理解别人。很少或者说几乎不和孩子同学的家长过从甚密,让孩子始终在班里和同学保持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状态。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会因为其他的而将主要任务冲淡。从不和有抱怨的家长接触,永远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

  十三、严格要求孩子。严格不是打骂,不是一味斥责,而是对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进行管控,关注她的点点滴滴。如有不足,及时纠正。比如对孩子的游戏时间严格控制,“业精于荒于嬉”这是教育孩子不变的信条。

  十四、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给孩子提过分的要求。对自己的孩子评价很客观,不给予过高的期望,也不悲观。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定目标。和一位父亲谈起来,他说,我并不期望她能考第一,我只想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如果她考不上清华,她就考个山大,如果考不上山大,靠本地的一个院校也不错。她只要努力了,就行了。其实这个父亲,努力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十五、做孩子的朋友,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些父母都很尊重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孩子和他们说话,他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家务,认真倾听。即使孩子讲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他们那里可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Monday, November 4, 2013

zt:别再相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谎言

网络图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主宰自身的成长道路。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花开,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是叫孩子们样样非要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跑——马拉松跑从来没看见有人一开始就抢跑,因为他们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许多中国家长最不能接受的事情。相反,家长们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就是孩子的教育,他们最怕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个误区!
提醒,请别让孩子跑错了方向。有不少中国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因而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违背自然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教育家说,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五岁才有形象思维。6岁以后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但在这之前的孩子画画,只是考直觉思维来表达自我。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自我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画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一种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孩子们的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目前在中国,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
有些孩子是多才多艺了,但他们却并不享受,因为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学东西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无意中把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
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学不学奥数,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经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 “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学者杨佩昌最近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一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 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能力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总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中国教育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等。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
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浙大城市学院甚至尝试用中学模式和军事化教育方式来管理新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这会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一位教育专家对记者说。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
、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
、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
、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
、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
、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以上几个学生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11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他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我们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
、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
、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完成;因为你的 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别人的生命,让孩子知道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它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最后,与大家分享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的话,以此共勉: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
如果您认为这些教育资讯有所帮助,请转给身边的朋友!希望更多的年轻父母能早点接触到好的育儿经验,带给孩子们快乐和健康!


转自微信慢时间网络

Followers